教育訓練該怎麼做?好的教育訓練要達成什麼目標?教育訓練的投資對於企業來說到底有沒有幫助?對企業來說,訓練時間是成本、講師費是成本、再加上員工心態的不確定因素,讓許多企業主選擇不去重視教育訓練,但這就會導致整間公司的員工猶如一灘死水,失去成長與垂直流動的機會。
企業最基本的組成是老闆與員工,只有在兩者皆處於成長狀態時,才能突破企業成長的天花板。因此透過教育訓練相對來說非常重要,但要如何規劃好教育訓練,就要先了解教育訓練有哪些種類、個別的目標。
一、詳解教育訓練 5 大類,讓你馬上知道該如何規劃員工教育訓練。
訓練種類 |
訓練對象 |
訓練主軸 |
培訓重點 |
||
專業技能培訓 |
團隊意識建立 |
全向管理能力 |
|||
OST (On Site Training): |
新進人員 |
企業融入 |
V |
V |
|
OJT (On Job Training): |
基層專員 |
基礎技能提升 團隊溝通能力 |
V |
V |
|
DT (Development Training): |
儲備幹部 / 中階主管 |
升職前培訓 |
V |
V |
V |
ST(supervisor training): |
高階主管 / 決策角色 |
凝聚共識 |
V |
V |
|
TT (Train The Trainer): |
企業講師 |
教育溝通能力 |
V |
(一)教育訓練種類:就職訓練 OST (On Site Training)
就職訓練是最常見的教育訓練,但也是最容易被草草帶過的培訓項目。主要就職訓練對象通常是新進員工,但很多時候這段訓練會只有「工作項目交接」這一段,頂多再加一個「了解公司環境」,給新進員工一天的時間內吸收就開始上工。
就職訓練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:公司文化的吸收、產品 / 商業模式的了解、團隊架構的認識,最後才進入工作項目的交接。
員工始終是人不是工具,忽略這接階段同等於把一個新人丟在那裏自生自滅,除了冒著人才流失的風險,光是要讓他在無規劃的狀態靠自己學習關於企業的基本重點,就是時間與心力的損耗。
(二)教育訓練種類:在職訓練 OJT (On Job Training)
- 在職訓練的受訓者多為已經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的員工,著重於技術、知識、
工作模式的培訓,主要目標是直接針對公司缺乏特定項目的執行者來進行培訓,像是專業技能、新進系統學習,有時候也會因為將來的專案來規劃訓練。
但正因為目標相對更明確,所以 OJT更重視系統跟規劃,並學習者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目標,同時也是對公司影響最快速、直接的訓練。
(三)教育訓練種類:儲備訓練 DT (Development Training)
DT 是訓練儲備幹部、中階主管、專案管理人必備的培訓課程。公司在擴張的過程中,團隊規模也會一步一步擴大,這時候就很難保持扁平管理,勢必組織層級會更細、更多的分支與架構。
如果這一環被忽略,會直接增加營運的風險,如果小組團隊出問題可能會造成部門失能。中階主管是垂直溝通的重要角色,一但有狀況,整個組織的運作就會當機。
(四)教育訓練種類:高階主管培訓 ST (supervisor training)
高階主管常常是企業最核心的一群人,組織的運作與各部門領到者息息相關,不只是領導能力的培訓,更多時候是跨部門溝通、協作、共識的培養。若各部們高階主管是在有重視的狀態下,能讓企業體質更為穩固、部門之間的工作更完善。
高階主管培訓第二個重點是:決策能力。高階主管在公司中會掌握一定程度的決策權,果斷、精準、快速的決策能力,是企業能否往正確方向前進最重要的環節,一間公司能穩健成長還是向下衰敗,往往高度取決於高階主管的決策能力。
(五)教育訓練種類:企業內部講師訓練 TTT (Train The Trainer)
TTT 主要是培訓企業內部的講師,需要對企業文化、商業模式、組織架構,都有相當程度的認知。大多是以行銷顧問業會培訓內部講師來提升自己的人力效能,,當講師也是企業產業的一環,講師訓練是可以直接為企業帶來產能的。
另外就是在有大型規模的企業中,也會培訓企業內部講師,大多是以人資方面為主,組內協作、跨部門溝通、職涯成長規劃、教育規劃......為主要的講師培訓項目,藉此不斷地讓各部門與內部講師配合進行訓練,提升企業的人力效能。
二、企業教育訓練三大重點,讓你做出好的教育訓練規劃。
(一)團隊教育訓練務必讓老闆與員工同時進行
很多時候,員工教育訓練時,老闆是沒空參加的。這種狀況很容易造成所有人與老闆的溝通不一致、想法不一致。只有一起訓練才能建立起「共同語言」,一起成長才知道該如何達成共識、共同的目標。
(二)職能訓練前一定要先進行教育訓練的需求分析
不同公司、不同部門、不同職位,所需要的教育訓練也不同。專業的教育訓練機構都會先進行需求分析,類似像心理測驗去分析要受培訓的對象真正需要的訓練是什麼項目,而不是攏統的上一個不精準的課程。
舉例來說,老闆提升行銷團隊的能力,但你不應該把整個團隊都送去學廣告投放、或是送去學社群經營、學SEO這些。每個人應該各司其職、各自專精,針對個人偏好、取向去規劃。
所以事前最好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式表單,去針對這次要規劃的教育訓練做需求分析,小至個人訓練、上至團隊培訓,都是如此。畢竟企業內訓就是一個客製化的教育訓練,做好分析才在課前跟講師做完善溝通,讓培訓效益極大化。
(三) 先培養員工心態、溝通能力,再強化技能的部分。
教育訓練應該是有邏輯與順序,打造完美企業文化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就可以達成。現在的企業訓練課程有非常多樣,除了專業技能還有所謂關於成長、溝通這些面向的課程出現。
我認為一個人才,心態與溝通能力的重要順序優於技能強化,因為有積極的心態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、專業技能也需要有好的溝通能力才得以發揮。大部分老闆會認為:「技能才能幫公司帶來產值」但卻忽略專業技能的發揮程度取決於心態與溝通這兩大能力。

三、教育訓練就像一碗雞湯,不是喝完很爽就結束了,要開始動作才是真的!
「教育訓練結束的當下,才是真正的開始。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? 因為很多企業的教育訓練規劃的很好,課程很充實、講師也很厲害,但是課程結束之後就結束了。
回到一開始所說的,教育訓練是有目的性、有指向性的,在課程結束之後,應該要針對所上的課程在工作中做出調整。例如說團隊、跨部門溝通類型課程結束之後,那在協作和工作流程上是不是該做出優化調整。那如果是專業技能類,像是廣告投放,就應該在課程後提出優化規劃,並且執行後觀察成效。
教育訓練對於企業來說是必行規劃,建立企業文化、培養人才、擁有共同語言……這些都是能讓公司穩定成長的重要因素。看完這篇文章的你,如果對於企業內部教育訓練想要有更多了解、需要專業管理顧問協助的話,歡迎填寫表單從15分鐘的免費諮詢開始,讓無限創意團隊協助你。